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上海自贸区圈定金融改革 专家称促国内市场一体化
 9月27日,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终于对外公布。方案明确了在自贸区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等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专家分析,自贸区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打破国内的金融分割和阻滞,通过对外开放加快国内市场改革和深化,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改革可能带来短期资本流动和资本逃离等风险,但宜疏不宜堵,可以通过国内市场一体化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来防范。金融改革不仅有利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更能服务于全国改革的推进。
    金融改革试点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一体化 风险宜疏不宜堵
    27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跨境使用是当前中国金融对外开放重要的事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促进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而人民币跨境使用则符合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经济格局、地位提升的需要。据他介绍,此前中国曾两度启动,但都由于金融危机中断。
    “自贸区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大思路是对的,而且推进力度也很大。”他表示,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未来国内市场需要一体化,这是金融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的要求,这样就形成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并举。由于国内还存在严重的金融分割和阻滞,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单纯从国内进行改革就很难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只有通过对外开放和国内金融改革同时推进金融的改革和深化。
    不过,上述方案强调要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先行先试。丁志杰认为,这些风险可能包括短期资本的流动和外部因素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宏观经济的波动可能因为开放而被放大,当然也包括区内区外的套利。
    他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开放肯定有风险,但是不能再采取堵的方式来应对,而是由要堵到疏。而且由于方案更倾向于鼓励长期投资和资金流动,对短期跨境资本的阻抑可以通过国内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效率提高、宏观经济稳定和宏观调控来实现。
    利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更服务全国改革和发展
    在自贸区内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和利率市场化等改革试点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中心的发展不可或缺,也助益颇多。方案表示还要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国泰君安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撰文表示,从国际主要贸易自由港的实践来看,成为国际离岸金融贸易中心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超国界的货物自由进出;放开行业与经营方式限制前提下的投资自由;以外汇自由兑换与资本跨境自由流动为基础的金融自由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自贸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自由贸易港主要取决于后面两个条件。她认为,金融自由化是上海自贸区成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制度前提。
    丁志杰以人民币国际化举例分析,以前人民币国际化两条腿走路:一个是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另一个是上海的国内中心。从长远来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有利于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金融制度和发展模式,肯定会使得上海成为全球的人民币中心。他表示,方案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这样不仅有中国人的投资,还有外国人的投资和境外发行人的融资。
    “上海自贸区的价值在于‘上海制度’和‘上海机制’。”丁志杰更看重上海自贸区对全国改革和国内经济转型的作用。对于自贸区的试点,方案提出要在两三年内实行。丁志杰判断,自贸区的很多制度创新肯定会在两三年内逐渐向全国辐射和推开。它为国内金融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起到示范作用后向全国辐射,更能服务全国的改革。
    “自贸区这么大一个动作为什么选择在长三角思维领头羊上海来做,这表明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决心。而且自贸区的这些改革和和创新是中国必须做的,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如果选择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地方试点,可能更安全,但对全国的作用和意义就不会太大。”丁志杰说,如果这些金融制度的改革不能服务全国的话,要么就是改革没有做好,要么就会失去意义。
推荐讲师:梁震宇